周六的希思罗,彻底乱成了一锅粥。
本该起飞的飞机,动弹不得。本该值机的旅客,望眼欲穿。蜿蜒的长队看不到头,空气里全是焦虑和疲惫。
电子系统全线崩溃,工作人员只能退回原始时代。他们拿起笔,拿起电话,一张张手写登机牌。行李标签也得靠手贴,效率低得让人绝望。
这不是罢工,也不是天气作祟。这是一场网络攻击,一场席卷欧洲的数字瘟疫。一个看不见的敌人,用几行代码,就让庞大的航空枢纽瞬间瘫痪。
露西·斯宾塞在4号航站楼排了两个多小时。“先让我们用手机登机,到了登机口又说不行。”“现在又把我们赶回来重新排队。”她指着人山人海,一脸无奈。
一串代码撂倒半个欧洲
风暴的中心,是一家叫柯林斯宇航的公司。他们的一款软件,是这次混乱的“震源”。母公司RTX承认,系统确实遭到了网络攻击。这款叫“Muse”的软件,是机场运作的大脑。它能让不同航司共用值机柜台和登机口,是效率的保证。现在,大脑被切断,整个身体都僵住了。多米诺骨牌开始倒下,混乱从伦敦迅速蔓延。柏林机场,等待时间肉眼可见地变长。布鲁塞尔机场,情况更糟,几乎陷入停摆。周五晚间的攻击,直接废掉了周末的航班时刻表。机场方面说,取消和延误会是“重大级别”的。周六一早,布鲁塞尔机场就被人潮淹没。情况严重到欧洲航空安全组织都坐不住了。他们直接下令,要求航司砍掉往返布鲁塞尔的一半航班。连影响较小的都柏林机场,也因人工值机出现了延误。
“系统瘫痪”这四个字有多重
当然,混乱中也有一丝微光。乘客卢克发现,虽然队伍很长,但航司和机场似乎有准备。工作人员在队伍里来回穿梭,大声喊着即将起飞的航班。把临近登机的旅客捞出来,优先办理。“队伍动得比我想象中快。”这说明,人的应急反应,在某些时候还是管用的。
黑客搞事还是国家队下场
风波之中,所有人都在问:到底是谁干的?有人瞎猜,是克里姆林宫支持的黑客组织。但这几年,大多数网络攻击的动机,其实非常纯粹:搞钱。犯罪团伙用勒索软件锁死系统,然后索要巨额比特币赎金。这门生意,每年能让他们赚到数亿美元。网络安全专家也倾向于认为,这很可能是一次勒索攻击。当然,他们也承认,国家级别的力量同样能做到。但软件公司柯林斯宇航,对此三缄其口,一个字都不多说。网络犯罪的世界,远比想象的复杂。很多黑客团伙的大本营确实在俄罗斯。但最近频频搞事的,比如攻击拉斯维加斯赌场和伦敦交通局的。嫌疑人里,居然有来自英国和美国的青少年。所以这次的幕后黑手是谁,还是个谜。
空中堡垒的阿喀琉斯之踵
这次事件,给全球航空业狠狠敲响了警钟。旅行记者西蒙·卡尔德说得一针见血。“希思罗是欧洲最忙的机场,任何小问题都会引发严重后果。”“所有环节都扣在一起,布鲁塞尔的一个小延误,就会让你错过下一班飞机。”“飞机、乘客、飞行员,全都乱套了。情况只会越来越糟。”现代航空,高度依赖数字系统。去年九月,一家网络安全公司的软件更新出了问题。直接导致全球IT系统崩溃,美国航班大面积停飞。那次,暴露了航空业的脆弱。而这一次,是来自外部的恶意攻击,性质更恶劣,更难防范。当成百上千的机场和航司,都用着同一家公司的软件。这个软件的漏洞,就成了整个行业的命门。
笔者以为
从政府高官到普通民众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此。英国交通大臣说在“密切关注”,国家网络安全中心也已介入。但这些官方表态,对于那些被困在机场的人来说,苍白无力。他们错过的葬礼,不会重来。他们浪费的时间,无法弥补。这场席卷欧洲的混乱,不只是一次技术故障。它是一个强烈的信号,告诉我们这个高度现代化、全球化的世界,根基有多么脆弱。我们引以为傲的一切,都建立在看不见的数字秩序之上。当数字世界崩塌,物理世界便会立刻陷入混乱。希思罗机场那些手写的行李标签,既是无奈之举,也是一个巨大的讽刺。它提醒我们:在网络攻击面前,我们随时可能被打回原形。
股票配资公司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