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陈老师,真的谢谢您,每次我快要放弃学习的时候,都是您把我拉了回来。”新学期刚开启,陈力卓“一对一”帮扶的特殊学生小婷,特意找到她,说出了这句在心里酝酿了许久的话。
“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,随时都能来找我。”知道小婷的特殊情况,陈力卓格外上心,不仅花大量时间为她做心理疏导,还常自掏腰包贴补她的生活。在这份细致的关怀里,小婷慢慢学着打开心扉,情绪也变得越来越稳定。
“看着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,我心里特别满足。”陈力卓的支教故事,要从3年前说起。
陈力卓与学生谈心谈话。
山海同心,携手共进。自2021年广州市南沙区与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开展结对帮扶以来,两地不断深化教育、医疗、科技等领域人才交流。
2022年8月,来自广州市南沙区岭东职业技术学校的陈力卓作为第一批帮扶教师,来到紫云自治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(以下简称“紫云职校”)支教。
紫云和广州相距1000余公里。到紫云后,陈力卓很少回广州。“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,这儿就是我的第二个家。”
从繁华的城市到群山环绕的山区县城,当地经济的滞后、教育资源的匮乏,让陈力卓心里沉甸甸的,也更让她坚定了“要为这里多做些事”的念头。“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有规律的,这需要一定时间。”
陈力卓、谭超带领学生参加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幼儿保育赛项比赛。
作为学校校长助理,陈力卓以党员的担当扛起责任。东西部协作桥梁要搭,她便主动对接资源;教学教研需不断优化,她就扎根课堂打磨方案;课题申报的关卡要闯,她牵头组建团队攻坚;校企合作的路子要拓,她又奔走于学校与企业之间……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和过硬的专业能力,教育帮扶的实效看得见、摸得着。
2024年2月,一年半的支教任务到期,本可以收拾行囊回到熟悉的生活,但想到紫云职校还有未完成的规划,想到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,陈力卓递交了延期申请。
不仅如此,她还常与同在岭东职业技术学校任教的老公谭超分享支教的故事,这份对山区教育的热忱深深感染了对方。最终,谭超一同来到这座偏远小县城,让两个人的支教路,变成了“并肩作战”的温暖旅程。
“职业教育既是情怀的传递,也是爱心的浇灌。既然选择来到这里,就一定要为这片土地留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可落地的实践方法。”这是陈力卓与谭超夫妻俩始终秉持的共识。
陈力卓给学生上课。
股票配资公司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